李商隐

展览网2023-03-09明星1

李商隐(唐)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仅18岁的李商隐就以文才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被聘入幕为巡官,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厉害,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李商隐因此屡遭牛、李党争的打击,仕途坎坷,寄人篱下,加上亡妻之痛,精神上极度痛苦,于大中十二年(858),在潦倒与孤独中悄然长逝,年仅46岁。

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特。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有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今存诗600首,编为《李义山》诗集(一作《玉溪生诗集》)。

入选教材作品

1。 《夜雨寄北》(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

2。 《无题》(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诗人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 体文作家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诗人李商隐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平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简介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以下是出国留学网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李杜”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十七岁时,以文才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二十五岁时,靠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的推荐,考中进士。不久,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能,将女儿嫁给他。但他不仅没有因此而青云直上,反而受害无穷。当时朝廷中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互相陷害,造成所谓“牛李党争”近四十年。令狐楚父子是牛党重要成员,王茂元属李党。这样,李商隐就陷进了朋党漩涡,一辈子不得脱身。牛党恨他“背恩”,极力排挤他,他在朋党斗争的夹缝中,过着寄人篱下、穷愁潦倒的日子,只活了四十六岁。

李商隐生平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大意是,希望做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泛舟归隐)这是李商隐年轻时的抱负。由于关心政治,他写了一些讽谕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写了长安西郊农村破落荒凉的景象李商隐简介,指出国家的治乱“在人不在天”,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愿望。但这类作品很少。他对宦官专权极为愤慨。唐文宗大和九年,宦官诛杀朝臣几千人(史称“甘露事变”),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李商隐简介,而他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毅然呼吁诛讨宦官。他的朋友刘蕡、被贬死,他也写诗为之呼冤。这些都是李商隐的可贵之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南朝》《隋宫》等集中揭示了历代亡国之君荒淫享乐以致亡国灭身的历史事实。《贾生》借汉代贾谊的怀才不遇,把批判矛头指向“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晚唐皇帝,议论极为新警。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最为人们传诵的是那些以“无题”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的爱情诗。其中可能有少数是借写爱情而另有寄托,但究竟哪些诗是“借美人以喻君子”,历来众说纷纭。如下面一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动词,照镜子)但愁云鬓(乌云般的松软头发,借指青春年华)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喻指女子住处)此去无多路,青鸟(喻指传递消息的人)殷勤为探看。

前两句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三、四句写别后对女子的相思之深,五、六句设想女子也在日夜想念他,最后两句借神话中的“蓬山”和“青鸟”表达了他们希望互通消息,使彼此得到安慰的心情。全诗对仗工整,比喻新奇,写得朦胧曲折,耐人寻味。至于诗中女子是谁,有无跟作者身世有关的政治寄托,作者不肯明言,别人也很难说准。总之,这类“无题”诗最能显示他的风格特色——善于用含蓄象征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曲折细致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他也因此成为古代诗人中写爱情诗最多最好的一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写景咏物的...

查看全文

李商隐是什么

李商隐是婉约派,其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李商隐被称为“诗魂”称号,因为李商隐与杜牧的诗歌均受杜甫影响很大,于是李商隐与杜牧一起又被后世称为“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与杜甫),又因为诗文风格与同时期的温庭筠的风格比较相近,于是两人又被后人并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其实十分著名的诗人,不仅工于诗歌,在骈文方面造诣也非常的高。李商隐在唐代文坛上,可以说是极少数地刻意追求诗美之人,他的古诗风格往往十分秾艳精致,构思也极具奇巧新意,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锦瑟》、《无题》、《马嵬二首》、《夜雨寄北》、《巴江柳》等等。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诗作的文学价值非常高,诗歌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句“春蚕到底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绝唱,他是晚唐时期甚至整个唐朝中为数不多的执意追崇诗意境美的一位诗人。下面是我分享的李商隐的生平,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2]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年)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5-6]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6]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

李商隐 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最擅长诗歌写作,其中以咏史诗成就最高。李商隐希望通过科举或者幕府成就一番作为,但时终不得志,最后还牵连进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最终郁闷而死,享年43岁。下面来看看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

李商隐是唐朝时期的人物,生活于813年至858年,属于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在那时时代,知识分子都希望能有所作为,李商隐也不例外,他积极入世,消极退世,其仕途生涯都陷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肖像

李商隐终生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留存至今的作品有近600多首,其中占大多比重的是时政题材的,而且李商隐的政治诗不同于任何史诗,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形式。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生是著名的诗人,于813年出生,858年去世,享年43岁,河南人氏。关于李商隐的家族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直接证明,李商隐曾多次在诗中表明自己是属于皇族宗室后代。其父亲是李嗣,曾经当过殿中侍御史,河南县令。李商隐自幼丧父,他的父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于是就跟着母亲一起回到了家乡生活。

郑州李商隐公园

李商隐的童年生活是清苦的,为了维持生计照顾母亲,李商隐通过抄书挣钱来养家糊口,由于特殊的生活经验,16岁的李商隐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

829年,李商隐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老前辈,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才学很是赞许,之后成为了李商隐的导师和恩师。837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同年,令狐楚去世,李商隐忙完葬礼后就被王茂元聘请当了幕僚,同时还将其女儿嫁给李商隐。之后发生了牛李党争,李商隐首当其冲的卷入这桩政治漩涡,这场变故让李商隐的仕宦生涯推迟了一年。期间,李商隐不断参加授官考试,终于获得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河南县令。这个县令生活并不顺利,为官1年就辞职不干了。

李商隐的应举之路是不平坦的,缺乏门第背景在那时候是不好混的,要么就通过科举要么就通过幕府,显然李商隐没有成功。辞去县令后,李商隐开始了一段闲居时期,845年,幕府游历但是没有让其在政治上有任何起色。858年,李商隐去世,郁郁寡欢,最终去世。

关于李商隐简介,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在政治上的成就不高,可谓是终不得志,但是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受到了后人的追崇。

标签: 李商隐

相关文章

唐继尧⎛⎞唐继尧故居⎛⎞

中山病危,唐继尧率十万大军篡权,李宗仁:封建怪物,休想过广西 1924年冬的某天,唐继尧派了一名叫文俊逸的使者到南宁跟李宗仁等洽谈,大意是“联帅(唐继尧)”不久就要去广东任元帅之职了,他打算让李宗仁...

小田有紗⎛⎞小田裕介⎛⎞

早安少女组的成员名单 你好 成員 目前成員(以加入時間先後排序) 吉澤瞳(吉澤ひとみ)(隊長) 小川麻琴(將於2006年8月27日離隊) 高橋愛 新垣里沙 藤本美貴 (副隊長) 龜井...

扎加洛⎛⎞扎加洛身高⎛⎞

扎加洛去世了吗 截止到2022年12月17日,扎加洛没有去世。根据中国名人网资料,马里奥·扎加洛,男,1931年8月9日出生于巴西阿拉戈阿斯,截至到2022年扎加洛91岁了,因此扎加洛没有去世。扎加洛...

楚王熊负刍⎛⎞楚王熊完是谁的儿子⎛⎞

楚王负刍是什么人?他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楚国毁于秦国之手。后来,楚,国王建立,已经属于秦朝,当战国时代结束了。公元前223年,秦国再次派兵进攻楚。楚,国王负刍,被俘,楚国被摧毁。因为公客死丧王,被秦王...

彦坂直人⎛⎞彦坂有纪⎛⎞

全世界有多少围棋九段? 中国28人陈祖德 吴淞笙 聂卫平 马晓春 刘小光 曹大元 俞 斌 张文东 陈临新 钱宇平 江铸久 芮乃伟 邵震中 廖桂永 汪见虹 吴肇毅 郑 弘 丰 云 宋雪林 邵炜刚 常 昊...

黄蕴妍⎛⎞黄蕴妍TVB⎛⎞

出演双面伊人女明星是谁啊? 《双面伊人》国语配音一览表姚乐天   ……郑伊健……杜燕歌 林静/林宁 ……袁洁莹……李 娟 方德信   ……曹永廉……黎泓和 莫一鸣……谢天华 ……黄 河 赵颖芝……徐濠...

评论列表

康庄大道
2023-03-09 11:16:03

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